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门外汉”恒大:掀起地产造车新运动?

2019-02-06 00:28
来源: 亿欧网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

2015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直言,2月10日发行的金额为10亿美元的12%优先票据,主要为寻找并购地产业务做准备。后来短短一周内恒大连续完成了两宗大手笔并购:16.07亿元摘得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67.08%股权、55亿元收购重庆中渝集团92%的股份。在地产兼并的浪潮中,许家印向来信奉“资金为王”。

恒大拿地,是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为原则进行投资扩张,就像并购中小房企,其选择项目多数处于已开发或者可开发的状态,这就直接缩短了公司开发周期,加快周转速度。而这一地产式思维在造车大业上也不无体现。

在广州南沙保税港区那块地亟需引入纯电动汽车组装项目的压力下,为什么反而选择了品牌知名度低的国能?除了萨博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也看中了三大生产基地。去年2月,国能投资200亿元项目落户上海松江,还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位于瑞典特罗尔海坦的现代化工厂,加之天津总部,恒大意在为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生产配置齐备。

国能为新能源梦想所做的扩张,透露出一种对“乐视模式”的追随,而恒大一次选中乐视的创始人,另一次又选择了乐视的“继承者”,可见许家印依然偏爱先“大”后“恒”,“规模扩张,资金为王”的道理颠扑不破。

互联网造车“圈钱”,恒大拿钱“堆车”?

新能源造车势力中,尤以互联网公司和房地产巨头跨界引起的争议最大,同样财大气粗、一掷千金,可极为缺乏汽车产业背景与深厚技术积累。当他们站到舆情关注的中心,业内人士高喊着,“汽车不是用钱堆出来的”,让在融资战打得不可开交的互联网车企们颇为尴尬。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通常是拿着一辆刚从PPT走出来的车“圈流量”、“圈资金”,那恒大新车还没造出来,全产业链的规模扩张便已开始。

去年8月份,恒大法拉第公司的揭牌仪式,为许、贾争夺控制权的矛盾埋下伏笔,随后一个月双方冲突加剧,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彭建军甚至曾前往美国与贾跃亭见面,直接提出“让贤”。然而就是在与造车合作企业面临关系破裂的危机下,恒大依然马不停蹄地斥资145亿元入股了广汇集团。

造车上游警报未解,却及早切入汽车流通领域,闭环造车是试图复制“恒大模式”的高周转。

恒大地产当初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拒绝减速的“恒大模式”:标准化运营、执行力强大,确保项目拿地后4-6个月即可开盘。许家印之前在粮油、矿泉水等快消行业小试牛刀,后来发现快消见效慢、收益低,很难实现高速周转,这才将眼光转向了政策利好的新能源汽车。

不过新能源汽车比快消更难高速周转。且不说恒大的汽车全产业链能不能打通,砸钱“堆车”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正在显示出类似“拆迁文化”的破坏力。就像许家印满心欢喜以为能摘下法拉第未来这颗正在成熟的果实,将其打造为恒大突破边界的第一个成功典型,然而急功近利的心态毁掉了这一资质不错的棋子,最后两败俱伤。

更长远来看,许家印在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业务上及时抽身、快速止损,固然魄力非凡,但如果几百亿资金投下去,造车大计也像恒大冰泉一样砸不出来水花,孰不知许老板是否又会像当初一样,挥一挥衣袖,甩掉新能源这个包袱?

对于车轮上的强国梦,恒大看起来可能没有太多的耐心。

当然,许老板两次作为门外汉,成功敲开了地产和足球的大门,这次又准确踩在了政策鼓励的点上,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