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李刚上书引发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大讨论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里面,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

至今仍然缺乏一项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轿车或微型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税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市场需求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2.产品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

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不强等原因,没有形成较强开发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有经验的开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卡车产品开发体系,更不具备轿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国外汽车企业每年的技术开发费投入约占年销售额的3%5%,数额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而我国一些重点骨干企业这一比例不到1%,投入总量与国外差距更大,以致汽车产品品种少,技术水平落后,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

3.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

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4.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分析“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1.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许可证的影响。

从产品看,轿车和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驱动桥及关键零部件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其次是高档的重型载货汽车,对微型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对摩托车的影响程度就更小一些。取消配额许可证之前,由于我国已对外承诺“入世”当年起有较大的整车和零部件进口配额,进口配额的影响大于关税的影响,对汽车工业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取消配额许可证以后,由于进口数量不受限制,轿车及零部件关税已大幅度下降,将使轿车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数量增加,冲击更加明显。

2.开放汽车服务贸易的影响。

“入世”后,将对外开放汽车与零部件的国内销售、汽车进出口和分销服务、经营性运输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这些领域放开后,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畅通,对服务贸易体系尚不健全的我国汽车工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3.取消国产化政策的影响。

汽车产品国产化优惠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零部件,加快国产化,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入世”后将取消鼓励汽车产品国产化的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发展关键零部件,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会有一定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