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PHEV态度生变,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出海,是不是真的被关上了门?
中国车企出海,是不是真的被关上了门?
回到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上,PHEV补贴如果被取消、纯电动补贴如果快速退坡,对消费者会不会有影响?
纯电动领域,欧洲、中国当今都在退坡,我国将于2022年12月31日后,国补继续退坡30%,同时免征购置税计划取消。也就是说,经历了新能源汽车近10年的发展,我国将进入市场化竞争状态,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在于购置税免征(几千-2万元之间)。而补贴退出,新能源车型会涨价,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有很多,以及车企也会考虑自己的调价是否合理。
因此来看,德国的新能源补贴逻辑,其实也是一样。
如果能把价格降下来,在和传统燃油车基本相同的产品力素质之下,做到相仿的价格,那谁就能有活路。毕竟,欧洲的燃油车消费者拥趸依然极多,德国2021年燃油车销量仍在200万台左右,新能源车的增长势头迅猛,但建立在补贴刺激之下。
净价4万欧元以下的车,全电补贴9000欧元,PHEV补贴6750欧元。
净价4万-6.5万欧元的车,全电补贴7500欧元,PHEV补贴5625欧元。
价格、成本,中国车企能不能带着技术出海去欧洲,最关键的话题还是在于价格。
目前在中国,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WEY、奇瑞等,如今均在大力发展相关技术路线。从比亚迪DM-i分别在轿车杀入Top10,在SUV超过哈弗H6等,足以见到市场热度。
中国车企PHEV新技术车型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是通过技术创新,完成成本分摊和下降,实现油电同价,逐步抢夺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
如果,欧洲开始逐步取消PHEV补贴,明面上中国车企有着机会去争抢传统燃油车市场,但暗线里,其实难度巨大。
因为,一方面,中国/欧洲的车辆使用情况不同,研发初衷不同,最终的成本分摊能力不同。在常规宣传中,欧洲被誉为小车天堂,原因多归结于老城区交通配套、欧洲人强调车辆的驾控等原因。但实际上,其与税赋关系极大,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德国政府免除了10年汽车税,降低使用成本,才带来了极大刺激。
紧凑级车与中级车,依然是当前德国与欧洲大多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于是,中国品牌的现有产品(追求大、尺寸越级等),和欧洲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太对等的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接下来中国车企要匹配欧洲用户需求,开发相对尺寸较小的车型,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会很大的限制成本下探空间。因为,E-NCAP近几年对主动安全不断加码,相对更小的车身尺寸所需要提升的安全成本被大量增加,再加之产业链配套等,当前只是在尝试出海阶段,因而最终的成本优势体现不大。
而上述一切,如果在有补贴的情况下,考虑到初入市场谋求快速收获稳定份额,显然能反哺给消费者市场,比如比欧洲车更低定价,再比如把补贴的钱投资做其他的用户权益等等。
但,随着欧洲汽车市场的新考虑、新可能性等等,显然给中国汽车出海,提出了新问题。
写在最后
中国车出海,和你我有什么关系?可能这是很多人看到这里时,最直接问题。
一旦中国车能够成功出海,并且在海外市场杀出属于自己的相对较大市场份额,其实短时间内并不会有直接答案,深远影响要通过时间发酵才能显现。
如,欧洲车企在本土市场被中国车企正面抗衡之后,其产品的研发路线即会调整,以谋求抗衡,这将反射到中国市场中,如合资车的定价变得更便宜、合资车更舍得给配置等等。而且,这还会直接影响到其营销策略的调整,从原本的高高在上,往下适度调整。
当然,随着眼前相关政策的变动可能性,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还是得跟着当地的喜好来走,也就是眼前见到的大量纯电动车型试水。而从这之中,其实你我还能看出,世界没那么开放,欧洲对自己的保护,也一直在做。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德国对PHEV态度生变,比亚迪、吉利只能国内自嗨了?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