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的预警:6年第3次涨价潮,中国车市要警惕什么?
在奔驰终于忍不住开始在中国市场涨价时,问题已经不是BBA谁会跟,而是跟了会出什么事。
终于,我们要迎来所有汽车的变价潮,电动车领域的几连涨已经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车型,梅赛德斯-奔驰的几乎全车系涨价,最高涨幅12.1万,揭开了顶级溢价能力头部车企也扛不住的“遮羞布”,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
而这,也是中国车市里,从2016年至今,6年里的第三次汽车涨价潮。可能很多人已经忘却了,201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对零售价格13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加征10%税率的超豪华税。之后的连锁反应既是,顶级品牌涨价,而130万元左右的车型,开始寻求下调至129.xx万的定价。
第二次涨价潮,在2018年。零部件领域轴承行业的瑞典斯凯孚、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平均涨价8%和7%,德国舍弗勒FAG轴承自3月平均涨价8%,轮胎企业开始大规模涨价。而车企,被基础制造原材料卡住了脖子,但因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各品牌拼命压低成本,但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去产能、零部件暴涨之间互相冲突。最后,消费者承担了一切。
眼前,则是第三次。
奔驰的涨价,是从上到下的压力释放
最近一周内,奔驰涨价的原因,已经被进行了多轮次的剖析,结论如下:
1.全球化之下的上下游供应链条,同时遭受日本海啸、俄乌战争、新冠疫情的冲击,让车企的造车成本有了明显提升;
2.全球化之下的货币兑换,同时遭受美元超发、俄乌战争、石油、新冠疫情的冲击,让汇率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3.全球领域里,很多车企已经在中国市场之外发生过几轮次的涨价,包括BBA在印度市场约3-3.5%的涨价,更早之前,BBA在澳大利亚市场多次调价;
4.和汽车相关的上下游方面,大多都在涨,除日本海啸导致的瑞萨电子停产外,还有俄乌战争中对汽车线束零部件的冲击,以及铁、铜、铝、铑、钯等汽车制造所需金属的价格都有明显上涨,再有新能源方面的锂、镍承压;
5.电动车在中国市场已经处于扛不住的状态,部分头部电池供应商率先提价,报价从+70%,+90%,+130%不断上调,直接导致车企无法保价;
6.奔驰此次的涨价,包括尚未涨价的宝马、中国等,背后还有一条主因是,高端品牌的使用材料也大多无可替代方案,最终的蝴蝶效应是不得不涨。
上述6条,让人不得不正视,甚至是警示汽车涨价潮,危害是什么,破解方式又是什么,对其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又是什么。
会有什么危害,最浅层的认知是,消费者购车成本提升,但并不确定能够买到高品质的新车。因为,尽管豪华车的用户群体相对固化,涨价能匹配其购买力,但不同车企之间的面对的局面不同。奔驰、宝马在新一轮技术、动力、技术上继续能获得全球消费者认可,这在全球销量上有所体现。但,诸如奥迪、林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品牌,它们的消费者认可度在变低,于是在价格上做文章,和头部品牌打开差异完成竞争,将让很多车企面对不能涨价的局面。所以,原材料上涨、价格上涨受限制,大体的解决方案是在原材料供应商领域,找相对更便宜的替换品。
另外,豪华品牌承压,压力的释放逻辑自然是不断向下,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涨不涨、怎么涨,它们所释放的压力会不会传导至中国头部品牌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等身上,自然是变数极多。同时要注意的是,汽车产业链条经历130余年的发展,很多维度已经固化,下层品牌承压但涨价受限的解决方案,也一样是“如果没有开创性新技术进行解决,一样是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进行更换”。
最浅层的冲击,就是消费者得多花钱买同品质(相对以往)的新车,或者是花表面上差不多的金额,买到品质更低的新车。于情于理,这都不是消费者利好,尤其再结合全球格局大变量、新冠疫情等导致的经济下行,甚至是“雪上加霜”。
当然,遭遇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阴阳怪气、负面批评。130余年的汽车发展史上,上下游变化、战争、法律法规带来压力导致车价不得不上涨的情况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用技术创新跳脱传统思路,甚至是更换技术路线。
毫无疑问,破而后立十分艰难。结合最近的时事,比亚迪率先全面转型电动化,宣布砍掉燃油车业务,让人不免设想,“新能源新技术是否会是破局的好思路?”
不过,不幸的是,全球几十家、中国100余家车企里,能够复制比亚迪模式的极少。比亚迪的禁燃背后,是不久前电话会透露出的DM-i车型订单积压超过40万台,更是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50%,2021年占比超82%。另外,比亚迪的发展模式如丰田一样,选择自产自研核心组件,自我孵化了很多供应商,并同时掌握从开采到冶炼再到制造的动力电池业务。整个比亚迪集团同时涉及3C领域电池、消费数码产品电池,这一切结合之下,才最终有了比亚迪汽车的100%新能源化。
但,即便如此,你还是会发现,它也从2022年开年起,连续两轮宣布了多款车型的涨价。第一波,为了补平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差额,第二波,为了补平全球化各种链条的上涨。它能做的,是依托自己的模式、布局、技术等,比别人涨的更少,但一样是要上涨。
新一轮汽车涨价潮眼前看,几乎无解,因为任意一家车企也无法脱离全球化。全球有大的变化,最终就会分摊到各国、各地区,并秉承先挑软柿子捏的逻辑,最后才去动最重要市场,比如眼前的中国车市。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