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解析:比亚迪高歌猛进;大众品牌大器晚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

6月车市强势回暖,新能源销量再创新高。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跨过千万辆大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不再小众。未来,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燃油车的替代产品,快速增长趋势还将持续。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0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4.0%,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40%。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尽管也受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见图表1)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

从月度销量走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出今年4月份的较低值,6月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以59.6万辆的月度销量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点。分析认为,6月份车市出现超预期增长,与各地出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密切相关。(见图表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6月份获得如此好的表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一段时间的涨价潮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并不大。业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还有较多涨价前的订单待消化,再加上6月各地促销政策的推动,造成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火爆;二是现阶段油价高企,反衬出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多地考虑更省油的插混产品;三是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年轻化,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小幅涨价不影响其购买热情。

但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压力依然较大。自2022年2月份以来,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产业链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被迫上调,车企生产端和市场消费端都承受了很大消化成本的压力,也必然会导致产品结构的调整。但与此同时,国内外锂资源产能将陆续提升,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价格将回归理性。

综合对全年汽车市场的判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并将于今年提前完成国家制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的销量目标。

市场下沉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23.8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为25.60%。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不断攀升,2022年6月份高达43.66%,占比稳超四成;1-6月则为40.30%,远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见图表3)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期汽车整体市场销量)

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增强,直接体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在所有汽车中的占比)的不断提升上。历史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从1%快速提升到5%;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受行业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增长出现短暂停滞;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又走上增长快车道。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半年的渗透率已高达21.6%。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渐进,从1%到5%很慢,但从15%到30%很快,这和技术成熟、消费心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关系。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不仅由于产品力和性价比持续提高,消费者的认同也至关重要。消费市场下沉和消费群体年轻化,都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利好。据中汽协统计,在国内一线城市销量增长的同时,二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持续增加,市场进一步下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是保障汽车产业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的双重拉动,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向好提供了坚实基础。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