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躲不开的汽车价格战:风浪越大,鱼越便宜

2023-04-17 11:33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价格战,躲是躲不开的。

作者丨罗超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靳鹏辉

如果说,2022年汽车行业的主基调是“复苏”,那么迈入2023年,尽管时间还未过半,但是“降价”二字已经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留下滚烫的烙印。

“中国汽车行业从来没有这么卷过”,在不少人眼中,这种价格战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负和博弈,“利润”、“销量”以及“品牌”竟然隐隐约约透露出一股子“不可能三角”的气质。

故事,似曾相识

可事实上,太阳底下无新事,每一次产业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伴随着价格体系的重新整合。眼前看似“崩坏”的市场竞争,其实早在二十年前便已上演。

那时,政策放开之下,从北京到上海,从台州到保定,“遍地黄金”的汽车产业有着致命的魅力,足以让神州大地从南到北都目眩神迷,一时之间,家电、手机、烟草等各个行业的巨头都躬身入局。

可随即而来的,不是“盛世欢歌”,而是“战场恶斗”。降温的市场需求、单一的产业链条、过剩的产能配置以及薄弱的技术能力,将大而不全的汽车产业推向窄门,人们在价格的屠刀之下,重新摸索前行。

4万的豪情一马当先,10万的夏利跌破底线,直到大众扔下全系降价的“重磅炸弹”,一下子将价格的战役全面打响。奥拓、五菱、海南马自达、红旗纷纷跟进,奥拓和吉利更是分别以3.8万元和2.9万元创下主流车型和新生代汽车的最低价格纪录。

价格两个字,又何尝不是一横一竖?错的,退出舞台,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价格战一开打,奥克斯一地鸡毛、南汽夏新分道扬镳……合资企业登上舞台,蔚然成风。

国外更是如此,最为典型的案例便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下的美国遭遇了日本企业的狂飙突进,凭借更低的油耗表现与价格体系,日系车企在美国本土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汽车产业,三大车企濒临破产,大呼“又一次珍珠港事件”。

尽管两次石油危机,是日系企业能够迅速战胜美国本土品牌的直接原因。但必须承认,在精益化管理模式下,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企业创造的成本优势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低廉的价格就是大卫战胜歌利亚时,手中握着的那柄“利剑”。换句话说,价格战几乎是重塑产业结构的必然路径之一,躲是躲不开的。

20年前的一幕幕,宿命般地再次轮回。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局势已迥然不同,挥舞这柄“利剑”的主人公,从大众、丰田变成了特斯拉、比亚迪

上一次,是日系企业精益化的生产管理能力掀起了价值转移,那么这一次,轮到中国品牌依靠领先的新能源技术水平与垂直整合能力轰开新世界的大门。

3月份,湖北的“天价补贴”,雪铁龙的“疯狂降价”,让全行业的人都感受到了“掀桌子”的寒意。尤其是与神龙公司一样,面临市场困境的传统合资品牌们,大多有苦难言,有些更是“气急败坏”,使得部分经销商在直播里大喊“再提C6你给我滚出直播间”。

从战绩上来看,上个月雪铁龙C6 卖出1,250辆,同比增长435%,除了清出部分库存与获得一定资金之外,雪铁龙似乎也没什么可高兴的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曾经合资品牌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能力跌至谷底。

湖北这波疯狂“清库存”的余波尤在,表面上看似是雪铁龙的一意孤行,实际上是市场结构性调整,是新能源价值链对传统燃油体系颠覆式侵入与压制的必然结果。

那些心存侥幸的品牌们,请相信,即便今天不是雪铁龙C6站出来,“捅破传统合资品牌的天”,明天也会有“C7、C8”站出来“革了传统合资品牌的命”。

回想3月,轿车市场新能源产品历史首次超越朗逸、轩逸等“旧贵族”,而SUV市场早已是比亚迪宋和特斯拉Model Y“双雄争霸”,在豪华新能源领域,蔚来、理想、阿维塔们也在用一张张细分市场的销量榜单不断上演“攻心计”,传统豪强们敢怒不敢言。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