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新势力不“新”一定“亡”
创新不是噱头
吴迎秋:我认同你们落地能力强的特点。相信看好电咖的人,一定会有同样的观点。但我想说说你们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标准。现在,所有造车新势力站在投资人面前,都讲创新,而且我们也见证过第一轮展现出的“创新”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在这一点上,大家会不会同质化非常厉害?
张海亮:创新不是噱头。我们更觉得创新需要真正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更方便客户使用,有更好的体验。在电咖的高端品牌产品上,我们会带来一些感性方面的创新。产品会在第四季度发布,我们希望,这个产品能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一些进步,而不仅仅是只有一些想法而已。
吴迎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电咖的落地能力毋庸置疑,这一定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从团队素质、从团队过往独立操作的项目都可以看出来。
现在人们对“创新”考虑的面会更广一些,看法也不一样。
首先,传统汽车也在创新。我们看到传统汽车这一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造出来的车,所应用的互联网系统进入到2.0时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人认为这也算是一种创新。
第二,对于造车新汽车而言,创新更多地集中在电机、电控、电池等核心技术上。
对于现在一些车企所说的创新,可能是需要商榷的。比如,有的车机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等,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参与进来进行配套研发的。最典型的就是语音系统,现在很多公司所标榜的自动语音系统,多来源于少数几家供应商。再比如电池,很多企业说它的电池能30分钟充电80%,但几乎都是同一个电池厂商供的货。所以,很多人说,这种所谓的“创新”其实谈不上根本意义上的创新或者说是浅层面的“创新”,很容易被人模仿和超越。
对于电咖来说,您认为真正的,让人相信或者有说服力的创新,是什么?
张海亮:涉及能源方式的创新,我们集中在动力电池系统的选择上。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采用高性能三元锂电池比较普遍。而我们着手布局的是新一代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系统。这两个系统我们会强力进行研发和批量投产的准备工作。
将来小型车将会以固态电池为主,大型车将会应用燃料电池。这两个技术路径肯定是分化的方向。这两块的布局我们都非常快,燃料电池我们在明年年底前后就开始投产了;固态电池可能再隔一年或者一年半开始进入市场。
如果涉及整车智能系统的创新,我们要把车做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正如有人所讲的,车今后会变成一个行驶的电脑。这需要我们团队大力增加车联网、车机系统等方面的软件开发人员。我了解到很多企业,他们的车联网往往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样就会造成功能的同质化,无法创新。在我们看来,有的工作肯定还要自己做,要有自己独特的发明。
吴迎秋:主意是你们的。
张海亮:对,而且落地也是我们的。我们会招这样的人,外面的人没法帮你做,一般外面的软件供应商和团队,偏向于给你一个他们自己的成熟方案。如果去更改,对他们来讲也不是很容易做到。对我们来讲,很多基础的东西,我们自己做更方便。
吴迎秋:我比较看重智能网联。这讲究体验,主意一定是你们的,但是光有一个主意可能也不行,需要落地。但很多东西不是你自己就能做得了的。比如,我看到有一些企业,在做一些智能应用创新。车开出来在到家之前,车主就会跟车机有一个互动,家里的冰箱里有什么东西、缺什么东西,车主能轻松了解。如果没有鸡蛋了,能通过车载智能网络下单,让鸡蛋在半个小时内送过来。这是需要联合开发的。我们现在对于车机的应用,更多是空调、导航、语音、音乐等,这是浅层次的。
张海亮:对。把车作为一个移动大脑,要实现综合处理某个任务的能力,其实要做的东西非常多。这不仅限于您说的语音识别、无人驾驶、问天气、订票,还有更复杂的功能要实现。这就需要有一个基础团队,基础框架一定要由自己的团队搭建。
从相信故事,到相信人
吴迎秋:接下来,我们聊聊人。创新的主体是“人”。前面我也提到,这一轮趋冷,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对“故事”不那么信了,他们越来越重视人了。说到电咖,我相信,最主要的核心实力也是在人上。很多人说,您几乎把上汽大众的团队都搬来了。我看到了一张表,这上面从研发到销售,从采购到财务,几乎是一条龙,都是上汽大众的人。这确实让大家很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反过来也有很多人说,传统人有传统人的优势,传统人也有传统人的弱项。
您怎么看?
张海亮:上汽大众内部人才很多,有一些人才溢出。从上汽大众离开的人也有不少去了其他企业。在我们这里的员工高管里面,确有一部分是从上汽大众来的,而且比较有经验。这些人出来可能跟我情况类似,怀有一种想闯一闯、试一试的心态。这些人到电咖来,到一个创新企业来,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享受压力,愿意创新。我认为,整个团队的创新精神一点都不缺乏。他们有深厚的汽车行业积淀,同时又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去观察、思考客户新的需求,对他们来说,创新不是大问题。
另外,我们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是有层次的,也不是每个部门都是从传统企业来的。电咖有互联网企业过来的,有消费电子类企业过来的,也有跨行业、技术、材料、新能源等各方面企业过来的人才。我们整个团队相对多元化。您可以看到,电咖的整个流程和文化虽然更偏向于严谨,但不缺乏创新氛围。从这点来说,我们虽然有一部分核心管理成员是从传统车企出来的,但不会在创新方面缺乏优势。
吴迎秋:这就像一个烙印。我们看到你们的团队,不仅做过上汽大众,而且还有独立做过一个完整的汽车项目。这一点也可以是大家对你们看好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张海亮:以前,我们做整车研发。整个产品全流程过程中就有很多创新。但是,因为我们有产品规范,有些创新是没法体现在产品上的。现在,我们能够独立进行一代新的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定义,我们就有机会,能够更好地把以前积累的很多创新想法,一次性地在这个车上体现出来。当你看到我们的实车时,你会发现,从内饰到外观,到车联网,到整个车机系统,都有很多新的创新亮点。这和我们之前的这段经历还是有关系的。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