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蔚来如何打好手中六张“底牌”,“866”与“775”之间会发生自相残杀吗?

2022-03-30 14:38
C次元
关注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相比去年无牌可打的窘境,今年蔚来需要考虑的则是怎样将手中六张“底牌”打好。

“2021年是蔚来开始重新积蓄能量的一年,我们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

就在上周,蔚来正式发布了Q4及2021全年财报,之后的电话会中,李斌对于整体表现,做出了总结。

的确,仅从总营收、毛利、研发投入甚至现金储备等多个维度来看,已然处在良性发展的正轨之中,但仍无法掩盖一些瑕疵的存在。

譬如,累计亏损超过40亿元,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这个成立快要8年的品牌,仍然没有学会赚钱养家。好在,面对质疑,李斌立下了2024年实现盈利的flag,算是给予了一定回击。

相比之下,累计销量在最后时刻被小鹏反超,丢掉长期占据的新势力年度交付榜首位置,可能又是一件“嘴上满不在乎,心中却意难平”的事情。

结果背后,暴露出2021年的蔚来,整体处在新品“空窗期”,ES8、ES6、EC6作为三款在售车型,话题度、新鲜感与吸引力都在慢慢减弱的窘境,能够售出91,429辆新车,已经算是令其欣慰。

而今年,就像李斌所说,是时候迎来能量积蓄过后的爆发了。仅从产品维度来看,随着ET7、ES7、ET5三款新车的接连入场,蔚来显然不需要再为“无牌可打”所发愁。

财报电话会中,关于上述几款产品的信息,被更多的披露。作为旁观者,突然发现怎样将牌打好,则是摆在其面前最新的考验。

所以本篇文章,更想展开聊聊“866”与“775”六款车型之间的现状、规划甚至有可能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

01

“866”与“775”

“ET7,不白等。”

2021 NIO Day上,虽然并不是那场活动将要发布的主角,但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李斌,还是面向所有人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并正式公布ET7确定的交付日期——北京时间3月28日。

对,就是本周一。

平心而论,从2020 NIO Day正式发布,到用户们终于可以陆续提车,经历了四百多天的等待,但并未妨碍ET7位于行业中,热度与声量的维系。

如此现象,发生在一个自主品牌身上,尤其还是一辆国产电动车,足以证明蔚来在营销与市场端的成功。

除此之外,作为一款一年多以前发布的车型,ET7的综合产品力放置当下,同样能够用“头部梯队”所形容,尤其是在智能化部分,补齐了“866”总被诟病的一些短板。

大约半个月前,曾有幸动态试驾了无限接近量产状态的ET7,虽然评价略显主观,但可以非常负责的说,“在它身上,能够明显感受到进步与革新。”

也恰恰有了ET7作为背书,更让人期待ES7的到来。

作为诞生自NT2.0平台的首款SUV,关于它具体信息的一些预测,早在之前的文章《ES7,能行?》中已经详细说明,所以不再展开赘述。

作为读者,只需要明确一点,这款全新SUV的最大竞品,将会是北京时间3月31日上市,轴距经过加长的全新国产宝马X5。同时,ES7的最终交付节点,将会在今年三季度。

至于日后蔚来产品矩阵中绝对的“主销担当”,ET5的交付节点也被定在了今年9月。

相比之下,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李斌首次对外透露的“866”即将进行改款换代的信息。

“我们预计将于今年5月下旬发布2022款ES8、ES6和EC6。2022款车型将对智能硬件进行重大升级,包括8155芯片、360环视摄像头以及5G模块等,性能将大幅提升。”

随后,他也补充道:“预计升级后的车型及电池价格将会上调,但仍将以优惠的价格,为现有ES8、ES6和EC6用户提供智能座舱硬件后装升级服务。”

看到这里,基本可以对蔚来2022所有车型的发布规划,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至于“866”本身,大胆猜测除了智能座舱部分的硬件升级外,还会顺势推出类似专属年度色、赠送NIO Pilot 精选包、选装音响进行标配、中控车机屏幕换装为与ET7同款等操作。

进一步增加综合竞争力,令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只不过,唯一存疑的是,按照李斌透露,5月下旬将举行上述三款SUV的新品发布会。据之前了解到的信息,ES7的上市节点将会在4月上旬,也就是北京车展前夕。

但此刻,由于疫情肆虐,北京车展的最终举办时间,大概率将推迟至6月。ES7的发布时间基本可以确定将一并延迟,5月下旬与新款“866”同场亮相。

也就是说,从亮相上市,到最终交付,留给它的时间将非常紧凑。

最后,关于以上六款产品,还需知晓的是,ET5将会成为蔚来NeoPark制造基地下线的首款车型,剩余五款车型,都将会在江淮蔚来工厂共线生产。

因此,所面临的情况,可能稍显复杂。目前,江淮蔚来工厂的规划产能,年终计划达到60JPH,也就是24万辆。但究竟能否顺利触及,还要视变化莫测的供应链情况而定。

许多东西,还不好说。

而在二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并完成产能爬坡之前,制造端的压力只能由一工厂全部抗下。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